位列“三湖”之一,深藏宋韵文化,好一个慈湖!

发布时间:2022-03-11 浏览量:2307 点赞: 0 收藏

3月10日,宁波晚报刊登了

《宁波“三湖” 宋韵甬存》专版

解码宁波“三湖”宋韵文化


1.png


何为宁波“三湖”?

“三湖”指的是慈湖、月湖、东钱湖

至今仍保存着较多的宋韵文化印痕


2.jpg


慈湖,位列“三湖”之一

展开历史卷轴,细品宋韵文化

今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

慈城后花园—慈湖




  慈湖,位处慈城之北,阚峰之下,相传为唐开元间慈溪县令房琯下令开凿,以利农事,迄今已逾千年。慈湖旧名“阚湖”“德润湖”“普济湖”,慈湖之上有湖心堤,堤上有桥有亭,曾名“清音”“涵碧”,而后为缅怀杨简,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命名为“师古亭”。


5.jpg

这是慈湖所有现存的照片中拍摄时间最早的一张

(摄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




慈湖文脉兴 诞生大小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肇创于唐,繁盛于宋。作为宁波宋韵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慈湖曾诞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大小书院。它们中的一部分,在近代迎来华丽转身,以现代学校的教育样式,继续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关于慈湖千年未曾断绝的书香故事,要从南宋哲学家杨简说起。


  杨简,字敬仲,自号“慈湖”,浙江慈谿县人(即今天的宁波江北慈城镇),“淳熙四先生”之一。其人师从陆九渊,我国心学一脉,“陆王”齐名,杨简是陆氏心学在南宋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6.jpg

  杨简在世时,讲学于慈湖阚峰山麓之谈妙涧旁,自名“谈妙书屋”。过世后,主政庆元府(今宁波)的沿海制置使刘黻将杨简故居改作慈湖书院,使书风不绝。


  元至元乙酉(1285年),慈湖书院搬回到杨简生前居住过的谈妙书屋西侧,扩建杨文元公祠,复建礼殿祠宇。越五年修建完成祠堂与书院形制合一,史称“老慈湖书院”。

1826年,在当地人冯云濠、冯云祥兄弟与从侄冯汝霖、冯汝震兄弟(两位是当代文化名人冯骥才先生高祖的胞兄)捐资下,于普济寺东再建慈湖书院,称“新慈湖书院”。

1902年,开设慈湖中学堂,后改名慈谿县中学堂、慈谿县立高等小学、慈谿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期间,实行分散办学。新中国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1960年7月起正式改称宁波市慈湖中学,沿用至今。


7.jpg

1984年 慈湖中学全景图


充满朝气的慈湖学子




人文传韵 石刻留痕


  慈湖之北原有一座大寺普济寺,为浙东最古老佛寺之一。虽已不存,遗物仍在——一座唐代经幢今立于保国寺天王殿前;北宋佛坛上的飞天、金刚石刻分藏慈城孔庙崇圣祠与宁波博物院;一块北宋元祐七年(1092)的《明州慈溪县普济寺罗汉殿记》碑也在崇圣祠中。


普济寺经幢


  今天的慈湖中学,存有三块碑记,其中有一块是“双面碑”:正面刊刻南宋1260年前后的《慈溪县孙孝子祠记》,碑阴是王应麟撰文、1292年刊刻的《重建慈湖书院记》,是今日慈湖最重要的一处金石遗存。



诗人眼里的“宋韵慈城”


  慈城北门口外的阚山脚下,历来是诗作聚集地。对慈湖情有独钟的杨简,著有《慈湖诗》六首,其序曰:“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陆游的《秋思》有“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的诗句...



  湖畔吟诗作画、谈春颂夏,美食相伴。若来慈城打卡,除了年糕,定也是想着品一品慈湖的“千年滋味”。如今慈湖虽已禁止垂钓,但慈湖畔的走马楼里至今保留两道由慈湖湖鲜烹制的菜名——“慈湖河虾”和“慈湖螺蛳”。



可触可感的书院古迹

口耳相传的山长流风

经世饱学的先哲们

均承载着慈湖的记忆

延续着慈城的城市文脉

不管何时,都诚邀您来慈湖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