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老街里,藏着一所民国版“希望小学”

发布时间:2022-12-16 浏览量:2639 点赞: 0 收藏


▲秦润卿


暮春时节,清明将至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恭敬地站在慈城秦润卿的墓前

一边敬酒献花,一边低声喃喃:

“恩公,我又来看您了!”

这位耄耋老人名叫余子庚

在秦润卿出资创办的普迪小学里

免费完成了小学的教育

从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01\民国版“希望小学”



人无教育,就不能自立;

国无教育,就不能自强。

1916年,受教育救国思潮影响

慈溪实业家、慈善家秦润卿

与李寿山、王荣卿等人筹银10万元

在慈城西营旧地(今民族路)兴建普迪小学


“普迪”取“普及文化,启迪民智”之意

学校专供贫苦儿童入学

学杂费全免,并赠送笔墨文具

后来因学生人数激增

秦润卿又在慈城原考棚旧址另建“普迪二校”

两校学生共有2000多人


在那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年代

小学毕业就算个文化人

家境贫寒的余子庚因此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后来他去了上海工作

兜兜转转又回到宁波担任乡镇和机关干部

一代代“余子庚”从这里走出来

走出小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02\那些年在普迪教过书的大佬们



1922年10月12日

宁波《时事公报》评价普迪学校:

“成绩之优美,不仅以冠慈溪

即宁属各邑小学恐亦无出其右者”

这是一所平民小学、一群贫苦学子

努力读书的最高嘉奖

也是辛勤育人的园丁最好的回报


普迪小学由鄞县名秀才谢缄三担任校长

多位历史名人、文化才子都在此当过老师

那时,柔石还没有写出过震惊文坛的《二月》

中国也没有失去这个

鲁迅先生笔下的“很好的青年”

那时的柔石年轻、激情

将五四运动后感受到的理想光辉

洒在这纯粹的三尺讲台上


那时,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王任叔(笔名巴人)

也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

他一边认真教学,一边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运动

▲王仁叔

还有被称为“四明才子”的陈家祯

宁波新文化团体“雪花社”骨干成员平书缘等

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浪遏飞舟的弄潮儿

将他们最好的青春挥洒在普迪


陋室几间,桃李万千

争气的普迪学子“青出于蓝”

从这里先后走出了著名经济学家罗精奋

妇产科专家钱止维、高级会计师李世雄等

在社会上延续普迪的光热和风骨



03\百年普迪,育人不止



百年普迪,历经沧桑风雨

1941年 慈城沦陷,校舍毁于炮火而停办

抗战胜利后,秦润卿节衣缩食

同时预支自己的养老、抚恤款2万元进行重建

普迪学生又得以重返校园。


1952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

后改名为慈城第四小学

秦老创办的学校在走过近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后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慈城民族路的普迪小学旧址上

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4800平方米

这是宁波现存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公共建筑


百墙黑瓦的单层硬山顶

精致的西洋式小青砖拱券……

处处彰显着校舍曾经的繁华和精致

曾经美丽的校园爬满野草,满目萧条

但它的希望烽火被继续延续了下去


现在的普迪学校(小学部)

已于2013年恢复学校建制

搬到了觉民路25号

校舍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笑脸惹人喜爱

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老普迪的校训“普及文化,启迪民智”

演变成了如今的“普化根基,迪筑未来”


道阻且长,行而将至

行而不骤,未来可期

今日之普迪将百年的文化根基

深深扎根在慈城这片温情四溢的土地上

润泽更多的普迪学子